中國時報【江家華/專訪】

畫價不斷刷新拍賣紀錄的劉小東,早是藝術界的明星,二○一○年他回到故鄉遼寧省金城作畫,畫下他家鄉老友的變化與肖像。劉小東十七歲離鄉到北京生活,當年為了報考北京中央美院油畫系,曾返鄉問朋友誰自願成為他的模特兒。三十年後,他再回到家鄉,畫的還是這群小時候打打鬧鬧的夥伴。只是,他們都成了中年人,老得不像樣,每個人背後都有家庭和生活的負擔,「看到這種變化,有一種很深的悲傷。」

剛獲得第四十八屆金馬影展最佳紀錄片的《金城小子》,記錄的就是劉曉東二○一○年這趟返回家鄉作畫的過程,由台灣導演侯孝賢監製,台灣導演姚宏易掌鏡。

「拋開人情世故的複雜,忘掉藝術,我只是試著還原他們應該有的樣子。」劉小東說,這些從小長大的朋友再度相聚,似乎回到過往的日子。金城的生活圍繞全鎮最大的蘆葦造紙廠,劉小東的朋友生活多與造紙廠緊密連結,他們接替父母成為造紙廠的工人,這也是在這城鎮上最為榮耀的事情。

劉小東第一張畫畫得特別辛苦,他的友人力五住家環境狹小,他只能坐在床上作畫,油墨味道讓他暈眩,畫完後得歇息幾天。他接下來在撞球間畫女性好友小豆、在KTV畫老闆郭強,他甚至還畫了小時候的舊家和那時候根本不存在的公園。

「作畫的過程就像參加了一場追悼會,追回過往的自己。」劉小東說,畫作《肋骨彎了》,畫的雖是友人旭子和力五光著上身站在玉米田旁,靈感卻是來自他在北京偶然看見老人在臭水溝邊研究自己的X光片。老人掛念自己病情,地點不合常理,但他卻覺得非常吻合自己當時「被這座城市遺棄的心情」。

藝術家艾未未曾讚譽劉小東長年以來以人為主題的畫作,「呈現出一個國家的傷口和一個藝術家無言的立場」。事實上《金城小子》是劉小東第二次創作過程被拍攝的紀錄片。第一次是大路導演賈樟柯在二○○五年以紀錄片《東》,記錄劉小東到三峽描繪三峽搬遷工人的生活,也記錄了時代的變遷。

二○○二年劉小東首度旅遊至三峽,由於三峽地區的險峻與洪流水患,造成陝西地區相關幾個村落面臨自然、農業與生命威脅,整府決定以十年時間將這些村落的居民全部遷出,啟動大規模的搬遷工程。劉小東二○○○年到三峽初次見到搬遷工程,大受震撼,隔年再回到三峽,遇上SARS爆發,他以兩名戴口罩的拆遷工人構圖,創作了《三峽大移民》。二○○五年,第三度回到三峽,正式著手大規模畫作《溫床》的製作。

「作為藝術家,有這個責任在第一線客觀記錄,不論畫作、紀錄片都一樣。」劉小東表示,搬移三峽城鎮的工程,就像中國發展縮影,他邀請賈樟柯與他見證這歷史性一刻。

《溫床》原定畫十二個拆遷工人,不過其中一位意外死亡,最後成了十一個工人的畫作。隔年,他到泰國曼谷畫了十一個女性與床墊的油畫,成為畫作的續集。「亞洲社會近年來不斷面臨移民遷移漂流,中國三峽的居民並非出於自願,對照於泰國這些主動自願的移民,兩者的心理承擔上極為不同,卻能相互照應。」